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管理学院召开AI赋能教学科研交流会,共探教育发展新路径

发布者: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9-27浏览次数:19

  2025925日,管理学院邀请厦门大学林子雨副教授与夏小云老师来校,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管理学科深度融合路径展开深度交流。交流会由管理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张进川副教授主持,来自我院及会金院多位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议聚焦AI时代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创新与课程考核模式转型等,为管理学院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在交流伊始,林子雨老师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分享了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的宝贵经验。他坚持将个人教学资料全面数字化,并建设成开放式数据网站,无私地向全国院校的同行、专家及广大爱好者开放共享。这种持之以恒的积累与分享,不仅促进了其个人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极大提升了相关大数据教学资源的价值与影响力,目前该网站已成为厦门大学大数据实验室的一张亮眼名片。

教学重构:每门课程都需经历“AI改造”


  林子雨指出AI赋能教育的核心在于“让懂课程的人拥抱AI”。他结合其建设的19本国家级规划教材、6000余道题库及访问量超3000万次的教学平台实践的参考路径,强调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分享、积累、沉淀,形成知识规模价值和传播价值。同时,他提出“未来每门课程都必须通过任务切割、多模型协同与提示词迭代等完成低成本、高保真的智能化升级。”

课课程体系:三级经费机制与虚拟教研室破局资源壁垒


  夏小云指出聚焦管理类AI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分享了厦门大学“校—院—专业”三级经费支持机制与虚拟教研室的开放运行模式。他们团队建设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为我校管理类AI通识选修课程设计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目前,虚拟教研室已吸引全国150余位教师加入,通过备案制实现跨校资源共享。夏小云表示,“兄弟院校教师可借此平台开展课程共建,破解单打独斗困境。”管理学院计划进一步扩大组织教师加入该平台,重点对接学科相近课程师资,加速相关专业AI课程优化。

考核创新:双轨制平衡AI应用与基础能力


   林子雨介绍,其所授课程采用:平时作业要求标注AI使用环节并提交数据来源,期末则通过笔试确保知识掌握。为考核改革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参会教师提出的“学生用AI完成作业是否影响考核公平”的议题,大家形成“平时作业强制AI+期末闭卷保基础”的共识。

企业实践:垂类大模型成行业转型突破口


  在企业应用层面,夏小云指出AI落地的三大方向:传统业务流程改造(如销售数字化)、全流程业务重塑(如智能客服)、垂类大模型开发。“当前垂直领域大模型性能已超越通用模型,企业需结合自身数据优势打造差异化解决方案。”林子雨老师建议,高校与企业合作时应聚焦专业领域,提供针对性技术支持。

  最后,管理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张进川总结道:“这场座谈会,为我院AI教育改革厘清了实践路径,我们将紧密与厦大团队加大交流与互动,推动AI在管理人才培养中的深度渗透。”

 

 

 

撰稿:李林霞

摄影:杨     李林霞

编辑:刘苏宁

审核:张进川 林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