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管院青协第六期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圆满结束

发布者: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7-05-12浏览次数:123

                              

        2017年5月10日下午3:00,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经管201举办了第六期应急救护公益培训的下期,来自厦门市红十字会的杨波老师应邀为我们现场讲授应急救护的相关知识。

        首先,杨老师带同学们回顾了上期应急救护公益培训中有关心肺复苏的六大步骤——“评、拍、呼、摆、按、吹”,并对每个步骤要领加以说明和演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上期所学的心肺复苏相关知识。

随后,老师着重讲解了创伤救护的应急处置方法。以同学们生活中熟知的“鼻出血”仰头轻拍额头的错误做法为切入点,指出不同出血方式对应的止血方法,如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直接压迫止血等方法,并对其做出具体解释。

接着,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三角巾的包扎方法,细致讲解了每个步骤的关键点以及不同伤者情况对应的包扎方法,并邀请两位志愿者上台协助演示。值得一提的是,正式讲解之前,老师给到场的每位同学都发放了三角巾,以便其在现场能进行同步的实际操作。

最后,杨老师向听众拓展了气道异物梗阻的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从危险程度上讲,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的气道完全阻塞是仅次于心脏骤停的急症之一,所以要分秒必争,及时施救。而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救护车尚未来临时较为有效的急救方法。

       掌握急救知识,及时挽救生命!时间就是生命,意外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6分钟,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救命时间”。每耽误1分钟,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若在事故现场,伤病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自救与互救,如对心脏骤停者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向外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那么50%以上的生命就有可能挽回。只有当我们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才能成为自己、家人,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提供一份生命的保障。

               



撰稿: 新闻中心  杨紫华

摄影: 新闻中心  张文杰  蔡镜潼

编辑: 新闻中心  李韦  张思慧